蒙古国,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内陆国,我们都知道它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在晚清时期却在苏俄的控制下宣布独立。
如今的蒙古国对于我们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提到成吉思汗、忽必烈,我们总能如数家珍,可说起这个邻居的风土人情,我们又知之甚少。
不过,要说蒙古国的国际地位,了解历史的朋友多半都会有印象。
该国之所以能够独立,与苏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作为苏联的战略缓冲地,上世纪的蒙古国并没什么政治自主权,反而处处受制于苏联,成为苏联的附庸国之一。
在当时,苏联在蒙古驻扎了大量军队,国内经济也严重依赖苏联,一度被人调侃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国”。
但就是这样憋屈的蒙古,其实也不是没有硬气过。
该国曾有这样一名总理,他叫博勒吉德·根登,曾当众掌掴以强硬著称的斯大林,更是怒摔其视若珍宝的烟斗。
展开剩余89%都说弱国无外交,更不论根登这般直接当众羞辱另一强国的领导人,那么根登为何要如此做,他的下场又是怎样的?
免于“清洗”,借势上位
根登生于蒙古赛音诺颜部,即今天蒙古的前杭爱省。关于其出生年份有两种主流说法,一种是1892年,一种是1895年,具体已无从考证,但都在蒙古独立之前。
1911年,外蒙古便在沙俄的授意下开始谋划独立。虽然当时的蒙古地广人稀,要耕地没耕地,要矿没矿,但奈何其区位条件太好,沙俄早就想将其收入囊中。
虽然彼时的蒙古尚未取得独立,但已开始自治,即便中俄蒙之间存在一份所谓协约,约定法律层面上蒙古仍属于中国,但中国对蒙古的掌控早已名存实亡。
1924年,蒙古再度宣布独立,取消原有的君主立宪制,成立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而在这背后,都有苏俄作为推手。
蒙古独立后,所期望的“独立自主”并未实现,没了中国在外交上的阻挠,苏联控制这个孱弱的邻国实在是太过容易。
作为苏联史上的头号专制领导人,斯大林对所谓盟友向来有着极高的掌控欲。
1924年蒙古独立后,斯大林开始由上至下更换蒙古的领导人,导致蒙古的国家元首最后都成了斯大林的傀儡。根登于1922年参加蒙古革命青年联盟,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当上了地方代表。
1924年11月,蒙古独立后不久,根登代表前杭爱省出席蒙古第一届国家议会。会上,他敢于直言,语出惊人,既有年轻人的干劲,却又颇为聪明的把握好了发言的尺度。
根登的发言引起了时任蒙古总理车林多尔济的注意,在与会上同僚交换意见后,根登最终当选为蒙古常任委员会的主席,同时又兼任蒙古工会理事会的主席。
初入政界便有这样顺利的开端,根登的仕途可谓是一片坦途,而在4年后的1928年,他也如愿当选上蒙古中央委员会的三大书记之一,一时间权势滔天。
在任的四年间,根登着力推动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包括关停私人企业、强行征收僧人资产、推动集体化等。这一系列政策在国内引起了强烈抵制,蒙古多地爆发了起义游行。
针对此事,苏联认为蒙古执政党存在“左倾”的错误倾向,必须及时纠正。而所谓的纠正其实就是发动残忍的清洗活动,包括蒙古总理及除根登外的另外两名中央委员会书记,都在此次清洗运动中被秘密处决。
显然,根登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推手之一,理应遭到清洗。但根登是个善于左右逢源的人,在蒙古的党争中,根登不仅站对了队,还通过向斯大林表忠心赢得了斯大林的好感,这也使其免遭于清洗。
自此,根登也算是攀附上了斯大林这条大腿。1932年7月,距离大清洗运动结束不到两个月,根登便被苏联任命为蒙古总理,实际已经拥有了最高领导权。
当然,苏联扶持这样一个亲苏派自然是具有极强目的性的,而根登的目的便是在蒙古国内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以加强苏联对蒙古经济层面的控制。
新的经济政策相较于先前根登所推行的政策要温和许多,包括减少税收、对私有企业提供支持、对宗教机构不再加以干涉等等。在这样的政策下,蒙古原本并不景气的经济开始回暖,根登也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
1933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内爆发了一场残酷的清洗活动,致使党内56人被处决,超过200人被监禁,超过100人被流放。
此次被清洗者多数为根登的政敌,他也因此被视为幕后最大推手。但事实上,根登本人对这次清洗所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苏联才是最大推手。
虽然有大量政敌被清洗,可根登却高兴不起来,他深知如今自己不过是苏联的一枚棋子,早晚也会被清洗,此次事件也令他对苏联的控制愈发不满。
不过,苏联对蒙古内政的干涉还远未结束,根登最终也因此蒙难。
惨遭处决
根登虽借苏联之势当上了蒙古的最高领导人,可他始终是有爱国之心的,这也使得他在面对国家核心利益时,常会想方设法从苏联那里争取斡旋的余地。
在与苏联签订所谓的双边协议,实则为不平等条约时,根登曾几次有意拖延,借此争取蒙古的利益。
虽然面对苏联的强大威慑,国力孱弱的蒙古天生处于弱势,致使根登几乎从未公开反对过斯大林。但正所谓“酒壮怂人胆”,每每饮酒后,根登都会对苏联的控制大吐不快,称苏联就是“披着红色外衣”的帝国主义。更有一次,根登借着酒劲,竟当场打了斯大林。
根登本就是个脾气火爆之人,平时碍于苏联的强大,他并不敢发作。可在饮酒后,情况就可能不同了。由于酒精对神经中枢的麻痹,人也会随之丧失冷静判断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人常会在饮酒后做出一些荒唐事来。
1935年,在根登第二次奔赴莫斯科时,根登在使馆受到了斯大林等人的接待,饮酒正酣时,斯大林谈起公事来,质问根登为何对他的命令置若罔闻。
在酒精的作用下,根登并未像以往那般顺从,反而开始据理力争,这使得斯大林颇为不快,但令他更不快的还在后面。
根登毫无征兆地从座位上站起,指着斯大林大声咒骂到:“你这该死的格鲁吉亚人!”
言罢,根登竟上前给斯大林的脸上来了一巴掌。可这一巴掌还不尽兴,根登又将斯大林整日叼在嘴里的烟斗一把夺过,直接摔在了地上。
结束后,根登又喊了一句“蒙古正考虑同日本结盟”,当时苏联同日本因中国问题局势紧张,这话让愣在当场的斯大林更愤怒了。
虽然斯大林很愤怒,可根登毕竟是一国领袖,碍于影响他并没有当场对根登做什么,可秋后算账却是在所难免。
1936年3月,根登在遭到千夫所指的同时,又被解除了总理职务,其中带头指摘他的那位成了苏联新扶持的总理。
4月,根登被苏联又疗伤之名送到了苏联,期间他被软禁了近一年。在此间,根登遭到了多项指控,其中最重的一条是“充当日本间谍”。
1937年,根登终于承认了自己莫须有的罪状,苏联军事法庭也顺势判处以死刑。同年11月,根登在莫斯科被处决,他死后有许多蒙古人试图为其平反,可碍于苏联的统治,人们一度对根登这个名字讳莫如深。
作为蒙古的最高领导人,说被撤职就被撤职,说处决就处决,可见当时苏联对蒙古的控制之深。可事实上,除了根登前面那几个惨遭清洗的蒙古领导人外,在根登之后亦有不少蒙古领导人被苏联所清洗。
根登之死,并非个例
在根登被处决前,随根登一同被押解至莫斯科的蒙古人民军总司令德米德便在途中被秘密处决。
1939年,曾任蒙古总理、最高元首的阿玛尔又被苏联逮捕,他犯的“罪”和根登是类似的,都是对斯大林的清洗命令拒不执行。
1941年,阿玛尔被安插了“反革命”的莫须有罪名,于莫斯科被枪决。
以上提到的这些,只不过是苏联对蒙古的高压统治的冰山一角,苏联还曾下令废除蒙文,令蒙古民众改用俄文。
苏联统治期间,凡是敢反抗的,都会被苏联无情处决,即便是蒙古的高层领导人也不能例外。这种压迫一直持续到1990年才结束,因为那时的苏联已在崩溃的边缘,早已无暇自顾。
点评
根登之死无疑是蒙古之痛,他敢于公开反抗斯大林,即便行为过于偏激,可爱国之心却是相当可贵。
只可惜弱国在大国面前是没有话语权的,更何况当初的独立也是蒙古自己所选的,也算是引狼入室了,实在令人唏嘘。
参考文献
.当代广西.2014.22
发布于:天津市